有一陣子我很迷某種寫作風格
總是想著:怎麼別人的文章都很有特色?文藻又華麗?
到底怎麼決定用哪些詞的?
還有那種看完後莫名奇妙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我一定寫不出那樣的東西
我的小說和散文都很白話
就像一杯普通的白開水 淡而無味
那時候 我看了一位文藝氣息很濃的學生寫的小說
然後我就以為我懂了什麼叫意識流
也想寫寫莫名奇妙的小說
後來 我發現這位學生當了建中的國文老師
他有一個很特別的名字
凌性傑
------------------------------------------------------------------------------------------------------------
喂!看過一篇名叫「女小說家之死」的小說嗎?裡面是談論著小說家如何在死神來臨之前完成最後一個小說的情形。
我也想寫一篇名叫「女小說家之死」的小說。
路上不知名的旅人,我問:「你覺得怎樣?女小說家之死。」他答:「不甘我的事,要死就去死好了。」
說的也是,干他何事?還是我姑且以1/2佛洛依德的想法先擬個大綱吧!再用後現代小說魔幻寫實的筆法將小說帶進自我相信的境界或以意識流不用任何標點的方式將小說一氣呵成。
一個自稱永遠是我的終極讀者的人,我說:「意識流下的佛洛依德,怎樣?」他說:「不清楚」我又說:「那“迷失在遊樂園”呢?」「沒聽過。」「看過什麼?」「什麼也沒看過。」
遊蕩在十字街頭,一個壞了的紅綠燈,一個小心誘拐 ( 當心兒童 ) 的警告標誌,什麼事也沒發生!如何才能讓女小說家的死亡製造的合情合理呢?就說她是一個名氣很大卻無實學而鬱鬱寡歡因而心臟麻痺的長期病患好了,在月黑風高吸血鬼可能出沒的夜晚,她在淺酌一杯烈酒後心臟停止跳動,然後從此被遺忘,直到另一個受詛咒的女小說家出現,和她一樣死因,才勾起世人的回憶。輪迴了幾次之後,她的死成了一種傳說,凡是名氣過大的女小說家都會死於非命,而這種傳說一直流行不衰,直到所有不論名氣大小的小說家都死於非命為止。
「何不用一枝快斷了水的筆來寫那個可憐的女小說家呢?」一個署名女小說家之夫的人建議我,「寫到哪裡斷水,就發展到那裡,反正故事永遠是虛構的,寫到哪裡又有誰在乎呢?在敗亡時結束通常是最美的結局,讓可憐的她留下唯美的身影在我心中,她會很安慰,我會很滿足。」
我不會照他的建議寫,因為連我都無法掌握,且小說也不是八點檔連續劇,既無須也不恥依照收視率來決定結局。
我是小說家,怎麼死?自己決定吧!
女小說家終於死了,在領到了最後一筆可觀的稿費後,眾人都以為她是自殺而死的,而的確也是,一條被動過手腳的鋼琴線將她的頭與身體劈開,是她自己替自己選擇的方式,她想要讓不知情的人誤以為是他殺,但可惜大家都知道是自殺。
「實在太可憐了,在不受重視下而自殺,但還是無法引起關注,請給她一個感人的結局吧!」雪片般飛來的感言,女小說家之死引起廣大讀者的同情,那些莫名的同情在在顯露出她並非未受到注意,相反地,她是為了這些同情而犧牲,事實上她根本沒有死,死與不死她都是最後的勝利者,因為她是小說家,她掌控了全局。